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 关注  > 正文
山东教育援藏:全环境立德树人|环球实时
来源:海报新闻     时间:2023-05-28 15:06:50

编者按:从齐鲁海滨到雪域高原,从巍巍泰山到熠熠冰川,山东到西藏的日喀则市有着4000公里的距离。自1994年第一批山东援藏队伍进入日喀则起,近30年的时间过去了,天堑终变通途,泰山与珠峰共同见证了鲁藏两地的深情友谊。2022年7月,第十批山东援藏队伍抵达日喀则,接过援藏工作接力棒,尽山东所能援,日喀则所需,久久为功,批批接力,在三交、民生、产业、智力、经贸、生态六个方面进行持续性对口帮扶,续写山东援藏新篇章。


【资料图】

齐鲁雄鹰 飞向日喀则——山东援藏纪实系列报道(四)

海报新闻记者 程文琪 邹仕晓薇 日喀则报道

“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进步,则国进步。”一百多年前,梁启超先生作《少年中国说》流传至今,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

山东教育援藏队伍从1994年来到日喀则,便没有停止过对口帮扶的脚步。2022年7月,随着山东第十批援藏教师们的到来,他们被分别派至齐鲁高中、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及五个区、县受援学校,开始了新一轮的“组团式”教育援藏。

齐鲁高中,位于日喀则市郊区,从盘山公路半山腰往下看去,你会惊讶这所校园巨大的规模——整个齐鲁高中耗资两亿元,于2022年中旬建设完工,是山东援藏队伍投资数额最大的单体项目。

这所新的学校,拥有着全新的硬件设施以及山东的优秀师资力量,它被山东教育援藏队伍寄予厚望,同样也承担着山东与日喀则两地教育界的目光和压力。

一所充满活力的特色校园”

周二下午的齐鲁高中校园还是充满着活力。

“叮铃铃铃”下午第二节下课铃声响起,高一一班学生晋美云旦喜滋滋地收起课本,快速整理书包,一会他要去上期待了一周的“特色社团”融媒体课程。

信息技术老师杨康在机房等着他的学生们,今天,他要教学生们将上周用手机拍好的镜头素材,剪辑成有故事感的短视频。

晋美云旦格外兴奋,上节课,他和同学一起设计的视频脚本被杨老师表演了,杨老师说,有了好的脚本,才有可能创作出有意思的短故事视频。“春天要到了,我们的校园是如此美丽……”晋美元旦自己配音,再加上自己拍摄的校园风景,剪辑成有趣的视频,让这位腼腆的孩子格外有成就感。

晋美云旦说,除了他报名的“融媒体社团”,还有锅庄舞社、书法社、诗词社、英语角、篮球社、机器人社团等七八个类型的社团,晋美云旦的同桌报名了“英语角”,“他特别喜欢英语,还说要以后当一名英语老师,但大家最喜欢的还是跳锅庄舞,我也想去来着,可惜一个人现在只能报一个社团,希望下学期,老师能让我们多报几个。”晋美云旦满怀期待。

“以前我总是怕写语文作文,后来加入融媒体社团,大家一起讨论拍摄思路,也要去写一些剧本,这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。”晋美云旦说,大家都很喜欢学校的“特色课堂”,不仅培养各自兴趣爱好,也间接加强了学科知识储备。

齐鲁高中除了每周固定时间开设的“特色社团”活动,还有每月开办几次的“齐鲁大讲堂”活动。“上一次齐鲁大讲堂是我们教历史的王宝松老师讲的,讲的古代服装发展史,介绍古代和现代人们的服饰穿着变化,我们全年级都去听了,大家都觉得特别有意思。”晋美云旦说,“齐鲁讲堂”现在是同学们最期待上的大课之一,每个月都有几节这样的课,都是老师们平时讲课内容的背景故事以及延伸,受到大家的喜爱。“以前我们上历史课老是记不住朝代,听了古代服装生活那堂课,好多同学主动去学历史,现在朝代歌都倒背如流。”

山东援藏教师、齐鲁高中教导主任巩加路告诉记者,“像‘特色课堂’‘齐鲁大讲堂’这些都是齐鲁高中校长万云发起以及开展的一些特色项目,‘齐鲁大讲堂’目前已经进行了三期,有的老师讲古代服装史,有的老师讲红楼梦,有的老师讲诗歌的起源,都是为了打开他们的眼界,也是为了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,帮助孩子们加深理解课本知识,拓展孩子们的不同天赋和兴趣。”

开展“特色社团”,举办“齐鲁大讲堂”,齐鲁高中的种种创新举措都有着齐鲁高中校长万云的身影。

万云,济南第十一中学副校长,2022年8月,他跟随山东援藏教师队伍来到日喀则,担任齐鲁高中校长一职。

刚接手这所庞大的学校不久,校长万云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,当被记者问到,想要将齐鲁高中打造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,万云的回答是:“一所有活力的学校。”

他指的活力,展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,“这所学校是年轻的,是充满朝气的,学校的青年教师队伍需要有活力,最重要的是,我们的学生们更需要活力。”

万云说,刚入学时,他发现当地这些孩子们特别懂礼貌,但是胆子特别小,很拘谨,“你站这和一个同学面对面说话,有时候一仰头一抬手,把孩子吓一跳,抱着头往后退,我说你怎么了,他说他怕挨揍。”万云现在回想依然觉得不可思议,“上课你问学生问题不会的时候,他下意识的动作是抱着头,就是被家里打习惯了,在这样的教育暴力环境下,孩子的性格还有成绩又怎么会好。”

在日喀则,绝大多数高中都为住宿制学校,齐鲁高中也是如此。“咱内地的小孩,放暑假寒假,父母带着出去旅旅游,对他眼界开阔非常有帮助,他们什么都懂,什么都会,这边大部分家庭没有这个条件,孩子所有的生活都是在校园里度过,接触的世界就只有学校。”万云说,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,去开拓视野,了解外面的世界。他想先从老师开始,去找更多的人,来给齐鲁高中的学生们讲一讲不同的人生。

“当时想尝试开办‘齐鲁讲堂’,就势必会耗费各学科教师额外的精力,我心里也没底,但没想到大家一听这个很积极,语文历史这个不用说,本来课堂延伸内容可讲的就多,没想到化学物理老师也有不少报名的,还有个藏族音乐老师报名要讲一讲‘扎木年’(藏族民族乐器)的起源,我说一定给他安排上。”学校老师和学生们的热情响应,给了万云极大的信心。

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这些创新课程项目也因此逐渐发展起来,在按部就班上课之余,这些特色课程,已经成了齐鲁高中学生们最期待的课外活动。

“学生们很珍惜这样的课程,这样的校园,说实话,这真的来之不易,有一次,我和内地一个老师聊起来,我给他看我们山东援藏投资的化学实验室,设备很全很新,能覆盖很多化学实验,那个老师就说,他们学校已经很久不上化学实验课了,因为高考不考。”万云说,“在内地,你像‘齐鲁讲堂’这样的课程是很难开展的,因为太卷了,对于学校来说,招生情况如何,本科上线率多少,全校最高分是谁,这些事情非常重要,但是,学生除了考个好分数,也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。”

“一个学生,他高考之后要选专业,大学毕业之后要就业,未来要面对很多的选择,但是这个选择是有前提的,你要有不同的经历,才会做正确的选择,如果他的世界很狭隘,他要怎么去选。”万云仿佛有很多话想说,但话音只停在这里。

树立正确的道德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通过打造“活力校园”拓展学生们的心胸和眼界,日喀则齐鲁高中的同学们享受着和内地学生一样优质的硬件设施,也经历着比他们更有生机的校园生活。

无心插柳柳成荫,从某种意义上,由于地理位置、教育环境、政策帮扶等种种因素,日喀则齐鲁高中反而成为万云所理想的素质教育的发展沃土。

打造极具山东优势的全环境教育”

山东是出名的教育大省,在教育制度管理体制和教师人才储备、教研教学成果等各个方面具有很大优势,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强有力的资源优势,将其运用到山东教育援藏工作中,这是所有教育援藏工作者思考的问题。

万云觉得,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,青年教师是齐鲁高中教育的未来,要想办好两地人民都满意的教育,齐鲁高中首先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。

山东援藏教师、齐鲁高中副校长杨为林说,“齐鲁高中在2022年下半年便出台了‘一个青蓝工程、三个培养平台、六大板块’的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方案,目前全校有103名教师,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有43位,通过‘青蓝工程’,让山东援藏教师与当地青年教师帮扶结对,师带徒、传帮带的形式将教研经验传递下去。”

杨为林告诉记者,目前齐鲁高中正在进行行政管理干部培养、学科教学专业素质培养、思政德育教师班级管理能力培养三大平台,全面提高德育教育、思政教育以及班主任队伍建设基础,全方面提高青年教师能力素质。

教研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历年来,山东省对于教研工作不断创新,教学教研经验充足的山东名师、齐鲁名师人才辈出,名师工作室也在各地市开花结果。齐鲁高中依托集团化办学的资源优势,在当地开展名师讲堂,联系大后方,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,在鲁藏两地开展主题培训沙龙,搭建起两地教师交流的桥梁。

“怎么评价一个优秀的教师,就是看你的教案质量的高低,你的听课、说课、备课、上课以及评课,这一个个环节是否用心,有创意,是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,做规划。”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,从事教师职业几十年,杨为林深知,培养优秀教师和教书育人的任务同样重要而艰巨。

“就像万校长所要求的那样,齐鲁高中是一个有活力的学校,又是一个对教学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学校,分数和素质,我们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”杨为林相信,齐鲁高中正在不断蜕变成长,经过三五年时间,会成为民族团结融合的高原明珠,成为深受鲁藏两地百姓认可的示范口碑学校。

除了加大对齐鲁高中的人才、资金建设投入之外,山东教育援藏还对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进行教师人才的对口帮扶,成为“组团式”教育援藏的模范典型,除此之外,日喀则五个区、县的小学、初中和高中,都有济南、青岛、烟台、潍坊和淄博五队援藏教师的身影,他们在各受援学校开展一系列教育帮扶工作,将山东的理念、方法、制度嫁接到受援学校,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加强文化交流交往交融,通过撬动自身资源,将山东与日喀则两地教学关系深深维系。

山东教育援藏领队矫立峰说,“学校目前还是日喀则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,下一步,我们除了要把学校教育做好、夯实,还要将目光放长放远,将高职教育纳入援助范围,同时,加强当地社会、家庭对教育工作的重视,让学校、社会、家庭、网络一条线连接起来,打造全链条,全环境的立德树人教育联盟。”

标签:

相关新闻

X 关闭

X 关闭

精彩推荐